
(开班现场)
12月10日-11日,珠海市图书馆联合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9年珠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在珠海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王惠君馆长、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共文化科苗萍科长、珠海市图书馆尚元正馆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和全市各区、镇从事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还有在珠部分高校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共有210多人。

(苗萍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共服务科科长苗萍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致辞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部门,当之无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国家、省、市的指导和政策的保障下,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也已起步,以市级馆为中心馆,县(市、区)级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 (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思路,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全体市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王惠君在授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认为,志愿者服务力量的壮大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2012年9月,国家文化部、中央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并将2013年定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 他指出,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文化志愿者也将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文化志愿者的团队建设需要转变观念引用合适的管理措施,并对文化志愿者团队的相关问题采取措施优化,使文化志愿团队更加专业、服务水平更高。

(刘洪辉在授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首席研究馆员刘洪辉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是文化供给的重要载体,是公众享受文化权利的场所。从城乡一体化角度看,依托纸质及数字类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分馆制度,不但有助于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地区社会文化的更大进步,也必将极大促进独具特色的新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叶艳鸣在授课)
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叶艳鸣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数字总分馆建设与新媒体服务创新方面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认为,建设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总分馆,是保障和维护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依托成熟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新媒体的创新服务,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必将极大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便利性,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为群众服务,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终实现与民众的互动交流型文化和艺术的普及。
本次培训班还有邀请了来自佛山市图书馆原馆长屈义华、浙江图书馆首席专家刘晓清等专家,他们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示范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文旅融合’路径与探索”等方面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各馆未来的总分馆建设提供了宝贵意见和经验。

(屈义华在授课)

(刘晓清在授课)
培训班安排来自全市各区镇文化馆站、图书馆(室)40多位学员参观了金湾区图书新馆。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多功能报告厅、少儿阅览室、图书阅览室、视听体验区、航空特色阅览区等功能区域。他们对新馆创新独特的设计理念、温馨舒适的阅览环境、现代化的服务功能感到耳目一新,时尚、智能、舒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学员参观金湾区图书馆新馆)
这次培训班是珠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次总结和学习,学习和思考的沉淀必将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

(培训班现场)